科技部18日发布《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》,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目标、产业发展重点以及相关产业保障措施等,旨在推进医疗器械领域的关键技术、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,大幅提高医疗器械产业核心竞争力,有效支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。
规划提出的背景及需求: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水平偏低,存在功能少、性能低、不好用、不适用等问题。在大城市,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的装备,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一般医院的装备水平,但大中型医疗装备、中高端医疗器械和高值医用材料主要以进口为主,价贵而负担重。当前,现代医学加快向早期发现、精确定量诊断、微无创治疗、个体化诊疗、智能化服务等方向发展,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需求。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基础薄弱,产业链条不完整,整体竞争力弱,基础产品综合性能和可靠性存在一定差距,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尚未掌握,创新体系不完善,在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。

发展目标:总体目标,初步建立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链,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,重点开发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器械产品;培育一批创新品牌,提高产业竞争力。具体目标,技术上,突破20-30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,形成核心专利200项;产品上,创制50-80项临床急需的新型预防、诊断、治疗、康复、急救医疗器械产品,重点开发需求量大、应用面广以及主要依赖进口的基础装备和医用材料,积极发展慢病筛查、微创诊疗、再生修复、数字医疗、康复护理等新型医疗器械产品;产业上,重点支持10-15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,扶持40-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,建立8-10个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和10个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基地,完善产业链,优化产业结构,提升国际竞争力。
五项任务重点实施:规划提出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力求达到技术突破、产品创新、能力建设和应用普及,重点实施基础装备升级、高端产品突破、前沿方向创新、创新能力提升及应用示范工程五项任务。

